中新网12月16日电国新办12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第一,经济运行继续回升。从11月份当月来看,作为工业...[详细]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16日,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正式开工建设。兰张高铁起自兰州西站,经甘肃省兰州市、武威市...[详细]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指出,要将商业航天纳入中国航天发展的总体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商业航天的优势和特色,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商业航天市场环境。
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记者16日获悉,上海将持续加强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沟通协调,发挥区域优势,加强技术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跨区域...[详细]
中新网12月16日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16日表示,在宏观政策效应释放作用下,11月份工业增速呈现稳中有升...[详细]
而载人登月的核心产品也在紧张研制中。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杨宇光表示,从航天员人才储备、经验积累到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飞行器研制,中国载人登月任务曙光初现。
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已选拔完成,其中包含港澳载荷专家。据了解,中国航天员队伍未来不仅要完成空间站任务,还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
2024年10月,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亮相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近日表示,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详细]
中新网茂名12月16日电12月15日深夜,在湛江海事局的安全保障下,满载铁矿石的新加坡籍矿砂船“远谷海”轮进港靠妥湛江港601泊位。这是该港...[详细]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表示,嫦娥六号任务对于人类探索月球具有重要科研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水平,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为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注入新活力。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16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道。本届大会将发挥华侨华人人才资源优势,促进重点领域海内外人才交流合...[详细]
这一年,圆梦太空的航天员越来越年轻。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乘组进驻空间站,中国“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首次齐聚“天宫”。“80后”中,叶光富成为中国首位累计飞行时长超过一年的航天员;“90后”中,王浩泽是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宋令东是中国首个“90后”男航天员。
嫦娥六号带回人类首份月背样品,是中国航天2024年的代表作之一。回首这一年,中国航天接续“上新”。中国“天宫”首迎“90后”,载人登月任务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首秀……从神州大地到浩瀚宇宙,中国航天彰显新活力。
同时,商业航天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支撑商业航天高密度发射需求,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建设并成功首发,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补齐了商业航天的缺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中新网12月16日电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12月16日发布4件依法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主要有以下特...[详细]
中新网12月16日电据海关总署办公厅官方微博消息,近日,合肥海关所属合肥新桥机场海关关员在对入境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监管时,先后发现选择...[详细]
10月30日,“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有评论指出,从神舟十八号乘组全员“80后”到神舟十九号乘组首次出现“90后”,体现出中国航天员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与成熟,航天事业新生力量不断涌现。
继嫦娥五号任务之后,中国探月工程再传佳讯。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架起一座跨越40多万公里的地月“对话”桥梁,探月工程四期大幕再启。在“鹊桥”支持下,嫦娥六号经历53天的探月之旅,成功将月背“土特产”带回地球。
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记者16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在中位数时长超过13年的追踪随访研究中揭示了抑郁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病风险的关系。复旦...[详细]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中新网杭州12月16日电从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到享誉世界的“东方之花”,源自中国的调解理念、调解制度,正凝聚起更多国际社会的共识。...[详细]
“嫦娥六号是中国探月国际合作的生动实践。”杨宇光说,今年是中国探月工程决策实施20周年。自嫦娥一号以来,中国一直在探索探月国际合作模式,积极拓展与其他航天国家合作交流,让更多国家获得探索太空、利用太空的机会。
这一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当地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如北京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做优做强“南箭北星”,湖北出台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等。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嫦娥”落广寒、“天宫”迎新客 2024中国航天接续“上新”
2024年,中国共实施4次空间站工程发射任务,为空间站送去了大量空间科学实验项目。“随着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大量科学实验在轨开展,数量明显增加,种类更加丰富,研究成果显著。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空间站‘收获’季节。”杨宇光说。
中新网雅安12月16日电题 四川三强村李娜 在梨花盛开的地方追逐田园梦想作者王利文陈选斌何芦恒“从靠梨而生,到因梨而兴,再到因梨而强,短...[详细]
“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4台国际科学载荷,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中国官方称,未来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将面向全世界的科学家开放申请。
公安部:查明涉案资金流水800余亿元 “换钱党”及衍生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期间,一份“天外来物”吸引众多国际人士驻足欣赏。这是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首次向全球展出。与会嘉宾围在展柜前,或俯身细看,或拍照留念,一睹“月背土”的真容。
“千帆星座”在轨部署、商业运载火箭型号更加丰富、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这一年,中国商业航天开足马力驶向“快车道”,成为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的缩影。
银河航天首席技术官朱正贤表示,在政策加持下,伴随着商业火箭运载能力不断提升,发射场资源供给增加,卫星更加智能化、拓展出更多应用场景,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将不断培育,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完)